□ 本報記者 朱文軍 通訊員 王勇 施秋
近日,省科技廳公示2024年度江蘇省科學技術獎綜合評審結果名單,由位于泗陽縣的江蘇芮邦科技有限公司領銜完成的《廢舊聚酯瓶片熔體直紡高效低碳關鍵技術研發及高品質應用》項目入圍二等獎。依托該技術,公司已建成全球最大再生纖維生產基地,每年可高效處理廢棄塑料瓶超300億個,等效減少碳排放100萬噸。
牢牢把握實現新型工業化這個關鍵任務,泗陽縣近年來以“智改數轉”為主要抓手,促進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,推動傳統產業煥新、新興產業裂變,不斷厚植高質量發展新優勢。
紡織業是泗陽縣傳統優勢產業。進入發展新階段,延續多年的“千人紗、萬人布”勞動密集型模式遭遇發展瓶頸。如何破局?泗陽的實踐是:向“智”而行。
在江蘇桐昆恒欣新材料有限公司車間,隨處可見5G智能巡檢機器人、落筒設備和裝運機器人等高效作業的身影。它們穿梭于車間、服務于產線,節奏明快,有條不紊。“‘5G工廠’不僅帶來更智能的生產場景,還助力企業在多項關鍵指標上實現提升。”公司總經理蘭金良介紹,通過AI優化工藝參數、借助數字孿生實現設備預測性維護,以及對能耗進行實時監測調控,人均產值提高17%,不良品率降低30%,單位產品能耗較行業I級標準下降23%,生產運行成本降低31%。
桐昆恒欣的“智變”,是泗陽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生動注腳。縣工信局局長湯慧慧介紹,泗陽深入實施“智改數轉網聯”行動計劃,設立專項扶持資金,引導企業“上云用數賦智”,累計創成省級智能工廠9家。借助科技與數字翅膀的力量,“新興紡都”正在加速騰飛。
在推動傳統產業升級的同時,泗陽還聚力培育電子信息等新興優勢產業,不斷發展新質生產力。
在江蘇寶浦萊半導體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,數百臺全自動生產設備正在緊張趕制SOD系列封裝測試產品訂單。這家于2011年落戶的企業,目前已經擁有年產120億只半導體分立器件的能力,尤其在DFN系列新產品生產方面擁有先進的技術和研發能力,位于行業前列。“我們的產品已覆蓋全國21個省市自治區以及全球72個國家和地區,公司已成為華為、小米、三星、KEC等眾多國際、國內著名跨國公司長期的穩定分立器件的定點供應商和唯一供應商。”公司總經理盧維明說,“泗陽不僅為我們提供了完善的廠房和配套設施,其周邊日趨完整的產業鏈條更是吸引我們在這里落戶深耕的關鍵。”
泗陽縣發改局局長陳小勇介紹說,目前泗陽擁有和煊電子、聯康測控、匯威電子等電子信息企業119家,電子信息產業集群不斷壯大,產業鏈條得到進一步延伸。
推動科技創新,平臺和主體尤為關鍵。泗陽深諳此道,聚力打造高能級創新平臺,統籌推進企業創新主體培育。
在江蘇金牌廚柜有限公司的“未來工廠”,個性化定制的櫥柜通過智能排產系統被拆分成一個個零部件,經由激光封邊、智能機器人分揀等工序,最快7天即可送達消費者手中。“我們聯合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高校建立了工業互聯網研究院,自主研發了‘大規模個性化定制’系統。”公司負責人雷玉山表示,該系統將用戶下單、產品設計、生產制造、物流配送全流程打通,生產效率提升40%,材料利用率高達95%,實現“一棵樹進去,一個家的櫥柜出來”智能化生產。
依托吳江泗陽產業園區等共建園區,泗陽積極承接優質科技資源溢出,推動“研發在滬蘇、生產在泗陽”的協同創新模式。縣生產力促進中心主任王小明介紹,全縣持續推進“四新兩高”專項行動,釋放政策資源乘數效應,推動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升。目前,全縣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61家、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21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