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泗陽縣人民政府辦公室正式印發《關于推進實施鎮村志、部門志、行業志編纂文化工程的通知》,全面啟動覆蓋鄉鎮(街道)、村(社區)、部門行業的三級志書編纂出版工作。此次工程旨在深入貫徹落實省、市關于地方志編纂的部署要求,踐行“為黨立言、為國存史、為民修志”初心使命,系統記錄地方發展脈絡,為建設“千里運河最美縣”提供堅實歷史支撐。
三級志書齊推進,明確節點亮清單。據悉,泗陽縣為此次編纂工程劃定了清晰的“路線圖”和“時間表”,分層次推進鄉鎮(街道)志、村(社區)志、部門志及行業志編纂工作。在鄉鎮(街道)志編纂方面,全縣已取得階段性成果:《眾興街道志》于2024年8月率先公開出版,成為全縣首部完成出版的鄉鎮(街道)志;《王集鎮志》《愛園鎮志》已取得書號進入終審階段,《裴圩鎮志》《穿城鎮志》《城廂街道志》完成初稿待初審。按照計劃,所有鄉鎮(街道)志需在2025年底前全部出版,其中《王集鎮志》《愛園鎮志》將沖擊“江蘇省名鎮志”,眾興街道還將打造全縣首部《眾興街道影像志》。村(社區)志編纂聚焦“留住鄉愁記憶”,“十四五”期間每個鄉鎮(街道)至少啟動3個村(社區)志編纂。目前列入傳統村落的《八堡村志》初稿基本完成,計劃今年底前與其他2部傳統村落志一同出版;《條河村志》《大興村志》將全力爭創“江蘇省名村志”,其余村(社區)志需在2026年底前完成出版。首批確定的39個村(社區)編纂名單已同步公布,涵蓋全縣13個鄉鎮(街道)。 部門志、行業志編纂也同步發力。在《泗陽縣交通志》《泗陽縣水利志》等已出版基礎上,全縣明確明年上半年需基本完成其余初稿撰寫,明年底前完成出版。《泗陽中學志》《泗陽縣人大志》《江蘇泗陽經濟開發區志》等17部重點志書,將在2026年底前全部公開出版,填補多個領域志書空白。
質量為核創新為要,修用并舉顯價值。為確保志書編纂質量,通知明確嚴格遵循國務院及江蘇省《地方志工作條例》,厘清編纂責任:鄉鎮(街道)志由鄉鎮(街道)政府組織編纂,村(社區)志由村(居)委會編纂、鄉鎮(街道)指導,部門志、行業志由所在單位牽頭。要求各單位廣泛收集史料、細心考證核實,圍繞組織準備、資料收集、志稿撰寫、印刷出版四階段精耕細作,打造經得起歷史檢驗的“精品良志”。 編纂方式上鼓勵創新突破,要求結合地方特色設計篇目,突出鄉土民情與行業特質。支持編纂融文字、圖片、音視頻于一體的全媒體志書,《眾興街道影像志》的打造正是這一理念的實踐,將大幅提升志書可讀性與傳播力。在成果利用方面,志書將深度對接招商引資、鄉村振興等重大戰略,通過挖掘歷史文化、風土人情、地方特產等資源,為推介泗陽、優化營商環境提供鮮活素材。
五維機制強保障,凝聚合力促落實。為確保任務落地,泗陽縣建立“典型帶動、通報促動、交流聯動、現場推動、人才驅動”五維推進機制。以《眾興街道志》《條河村志》等典范為引領,總結推廣創新經驗;實行“月度報送、季度通報”制度,實時掌握進度;組建業務交流群打通縣鎮村三級聯動通道,圍繞篇目設計、資料收集等開展深度研討;成立業務指導小組,對當年有出版任務的單位實現實地指導“全覆蓋”。人才隊伍建設上,充分發揮老干部、老教師、老鄉賢“三老”優勢,同時吸納青年骨干參與,培育專業化編纂隊伍。 保障措施方面,明確各鄉鎮(街道)、部門需強化組織領導,加大經費投入,確保“認識、規劃、人員、經費、工作”五到位。堅持“黨委領導、政府主持、部門主導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推動、社會參與”工作機制,縣委黨史辦承擔統籌協調、督促指導、審核把關職責,通過業務培訓、專項督查等方式推動工作提質增效。 此次地方志編纂文化工程的全面啟動,將系統梳理泗陽經濟社會發展軌跡,留存珍貴歷史記憶,更將為縣域發展提供歷史借鑒與智力支持,為“強富美高”新泗陽建設注入深厚文化動力。 (中共泗陽縣委黨史辦公室 姜田兵 葉敬之)